GJB 5000標準是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,它是以CMMI標準為基礎制定的適用于軟件開發(fā)全過程的通用標準。成熟度模型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卡內(nèi)基梅隆大學提出的,我國直到1989年才開始逐步深入了解這套體系,2003頒布了第一個GJB 5000標準,規(guī)定了軟件研制和維護活動中軟件管理過程和開發(fā)過程所需完成的工作,2008年進行修訂并重新頒布。該標準可以幫助組織評價軟件研制能力,并實施評估和改進組織的軟件過程。
2008年頒布了GJB5000A《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》代替GJB5000《軍用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》。并下發(fā)了《軍用軟件質(zhì)量管理規(guī)定》,提出未達到規(guī)定軟件研制能力要求的單位,不能承擔相應的軟件研制任務。
GJB 5000A是一個軟件組織對軟件開發(fā)過程進行控制并提供漸進過程的模型指南。體系結構由軟件成熟度等級、過程域、過程能力和關鍵過程構成。成熟度模型有5個等級22個過程域構成,模型等級從最高級至初級劃分為優(yōu)化級、已定量管理級、已定義級、已管理級、初始級,其中二級包含7個過程域,三級增加到了11個過程域、四級增加了2個過程域,五級又增加了2個過程域。過程域又分為4類,分別為項目管理類、過程管理類、工程類和支持類,其中項目管理類覆蓋6個過程域,過程管理類覆蓋5個過程域,工程類覆蓋6個過程域,支持類覆蓋5個過程域。
2021年頒布了最新的GJB5000B《軍用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》代替GJB5000A-2008《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》,GJB5000B對成熟度等級、實踐域名稱及其內(nèi)容等進行了本地化改進,通過新增、合并、調(diào)整,22個過程域變?yōu)?1個實踐域。
GJB5000B規(guī)定了軍用軟件能力成熟度的模型和軍用軟件論證、研制、試驗和維護活動中的相關實踐,適用于軍用軟件論證、研制、試驗和維護能力的評價和過程改進。
GJB5000成熟度等級
成熟度模型分為五個等級,一級為初始級,二級為規(guī)范級,三級為全面級,四級為量化級,五級為卓越級。其中五級最高,每一等級是實現(xiàn)下一個等級的基礎,實現(xiàn)分級遞進。并約定通過GJB9000質(zhì)量管理體系認證的組織,其軟件能力成熟度為一級。二級及以上等級,均以通過GJB5000相應等級評價為依據(jù)。
國家軍用標準GJB 5000B-2021《軍用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》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,有關事項公告如下:
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為標準換版過渡期。過渡期間,按照GJB 5000B標準開展有關培訓,編制體系文件,試運行并完成內(nèi)部評估;可按GJB 5000A標準或者GJB 5000B標準進行軍用軟件研制能力評價。2024年3月后,全部貫徹實施GJB 5000B標準,并按此進行軍用軟件研制能力評價。
申請軍用軟件研制能力初評、復評、變更評價的單位,2022年4月起,完成內(nèi)部評估及整改后,通過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(wǎng)下載“軍用軟件研制能力評價申請軟件”,并按照相關格式要求填報申請材料,隨書面申請材料一并提交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受理點。申請GJB5000B換版評價單位,通過受理點直接報送換版評價數(shù)據(jù)。
中央軍委裝備發(fā)展部授權的評價機構負責組織實施軍用軟件研制能力現(xiàn)場評價工作。
詳盡事宜,請具備保密資質(zhì)的單位,到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(wǎng)各分中心查詢